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_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呢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_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呢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

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_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呢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ձ?˭?չ???

2.造物·新鲜事丨造车新势力们的新一轮圈钱开始了?

3.天际汽车有人接盘吗

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_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呢

??????????ձ?˭?չ???

       作者|王云朋

       出品|汽车大观

       将时间拉回至8年前,也就是被业界称之为造车新势力“元年”的2015年。

       彼时,在政策驱动,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下,蔚来、小鹏、车和家、威马、拜腾、奇点……一时间,大量造车新势力品牌陆续涌现。

       虽然不少品牌根本没有底层技术储备,欠缺供应链整合能力,却已在图纸上草拟出了理想。

       4年之后,即2019年,随着新能源车补政策落地,补贴标准平均退坡50%,新能源车市开始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这一年也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

       由于第一波流量红利吃完,但却无法依靠产品和服务站稳脚跟,这一年有相当比例的造车新势力倒了下去。

       如今又是4年过去,造车新势力们或许将再次迎来“生死考验”。尤其是在2022年新能源车市马太效应的持续,以及2023年初特斯拉掀起的一波价格战的情况下,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处境正变得愈发艰难。

       如威马汽车,2023年伊始就被频繁曝出员工停薪留职、门店大片倒闭、APP暂停服务、温州工厂停工……各种负面消息让广大车主以及员工心寒,也让市场担忧威马的未来。而在威马之后,近期天际汽车也传出了“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消息。

       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愈发严酷,威马和天际,或许只是这一轮新势力淘汰赛的开始。

爬不出的亏损“死循环”

       “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这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2017年时发出的感慨。

       事实确是如此,造车是一个长期重资产领域,造车新势力能否实现造车,巨额资金就是主要保障,一旦银根趋紧或“缺钱”成为常态,造车新势力要面临的后果难以想象。

       以2019年为例。彼时,整个造车新势力阵营陷入危机,终端市场迟迟无法打开,投资机构开始观望,资金面收紧卡到了造车新势力们的三寸。即便是当下处于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的蔚来,在那一年也因缺钱频上头条。

       如今大部分新势力企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第八、第九个年头,如果对照特斯拉用10年才盈利,那么大部分新势力目前也大约要处在实现盈利的边缘了。但现实却是,新势力品牌仍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

       仅以在新势力中营收、利润相对高的蔚来、理想、小鹏为例。2022年,蔚来净亏损超14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259.4%;理想汽车净亏损20.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532.2%;小鹏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

       “国内新能源车市持续向好,造车新势力却持续亏损,是由于造车新势力属于白手起家,相较于已在车市深耕多年的传统车企来说,它们前期在研发、制造等方面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尤其是蔚来这种布局换电站等重资本投入,更加压缩了车企的毛利率,进一步扩大亏损。”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同时,更为尴尬的是,目前的新势力车企似乎还陷入了一个难破解的“死循环”中了。具体而言,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几乎所有的头部新势力车企都在强调所谓的“全栈自研”,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然而,现在的汽车市场又在打价格战,这就使得新势力车企不能因为研发和成本高企而抬高价格,进而转嫁给数量有限的消费者,只能自身把成本“消化”掉。

       “持续扩大的亏损意味着企业在持久的车市价格战中将没有弹药可打。”在业界分析人士看来,2023年伊始特斯拉和比亚迪之所以能够率先降价,主要得益于两家企业都已盈利,且相对较高的毛利率能够支撑其降价。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突破上稍显落后,当特斯拉猛然降价发起价格战,它们就容易陷入‘要销量还是要盈利’的两难选择题,一些价格区间和特斯拉有重合的车企也更容易陷入困局。”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卖一辆亏一辆,卖的多亏得多,这依旧是造车新势力的普遍困局。同时,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特斯拉降价施压、整车企业一二级市场融资困难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也将普遍面临“活下去”的难题。

凛冬已至,或是梦幻一场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将达到850万辆,实现30%左右的增长。”这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给出的预测。

       换句话说,在业界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的过程中。

       不过,与消费市场表现相反的或许是,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中,新能源车企正在面临一次“重估”。

       为何会如此的反差?在笔者看来,首先就是新能源概念已不再新鲜。20年前,特斯拉横空出世,在业内被视为异端,但在资本市场上却被视为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概念,其讲述的故事完全满足资本对未来的疯狂“想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已从一个神秘和新鲜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未来成长空间相对明确的常规投资领域。投资稀缺性的消失,势必会让资本对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有一个重新判定。

       其次,随着造车逐渐驶入“深水区”,大批讲故事、盈利遥遥无期的新势力车企逐渐浮出水面。再加上传统车企的纷纷入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资本市场对其持有谨慎态度也无可厚非。

       再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仍在增长,但受竞争加剧和宏观市场的影响,未来的增速也将逐步放缓”。崔东树表示。当市场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资本市场还会像早期那般,狂热追捧造车新势力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接受资本市场的“重估”外,造车新势力还需要面对传统车企的夹击。因为当传统燃油车企认真起来,有工厂、有技术、有团队的大牌正规车企,一定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具优势。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86.9万辆,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32.9%的份额,同比增长152.5%,超额完成150万辆的年销目标。

       此外,埃安、极氪、问界等,2022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向上势头。如埃安,2022年共交付新车27.1万辆,全年目标达成率为108.4%。而在销量背后,广汽集团还开始了对锂电产业链、原材料采集和生产等环节的布局。

       与此同时,背靠吉利的极氪,也凭借001一款车型在2022年交出了71941辆的成绩,超额完成7万辆的年销目标;华为赋能的问界,2022年全年交付量也达到了7.6万辆,目标达成率高达95.2%。

       可以说,当传统车企也懂得了新势力的“套路”,“传统”和“新”之间的界限就开始越发模糊了。而这些成长起来的传统新势力,对原始新势力那弱不禁风的护城河的冲击,无疑也将让造车新势力的2023年变得更加梦幻。

“寒气”又将传给谁?

       “新势力最终只能活下2-3家。”这是业内一直流传的说法。

       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并非危言耸听。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已有多家新势力车企退场,甚至如游侠、赛麟、乐视汽车、奇点、自游家、拜腾等,都没有熬到量产阶段,就直接出局了。

       进入2023年,补贴的取消、激烈的价格战……无不在表明,对造车新势力来说,今年是非常难熬的一年。这种情况下,除了威马和天际,还有一些新能源品牌的业绩表现也在“敲响警钟”。

       如云度汽车,其在2018年销量曾达到9300辆,是当时威马汽车的2倍还多。但随后每况日下,2022年2月又被曝出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停产状态,2022年全年销量仅有604辆。

       2022年8月,云度汽车被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接手,并于今年2月再度推出了新车型云兔。虽然资金问题暂时无忧,但是对于跨界造车这件事情,已经有太多的先例证明不靠谱了。

       与云度同病相怜的还有爱驰汽车。数据显示,2021年爱驰汽车销量为2635辆,2022年累计销量仅为765辆,可谓十分惨淡。同时,由于其董事长陈炫霖实控的投资机构在2022年11月暴雷,爱驰汽车或许将再一次陷入经营困境。

       相比上述品牌,位居造车新势力头部的零跑、小鹏日子也不好过。据零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其累计交付量为10509辆,较去年同期减少51.3%。哪怕只看3月的交付量,零跑6172辆的成绩在排名上也不突出,比定位高端的极氪都低。

       而小鹏方面,虽然在2022年进行了组织框架和高层人事调整,但今年1-3月,累计销量还是同比下滑了47.3%,为18230辆。

       尽管上述造车新势力遇到的具体困难不完全相同,但深究之下都是产品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也是一个过剩市场,装不下那么多新势力品牌。新旧车型更替飞快,消费者需求随时在变,今天的创新技术也很可能在明天就已落后,如果没有强大的产品力和合适的市场策略,生存迟早会成为难题。

       另一方面,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对低端和高端市场的不断抢占,还深陷在“卖一台亏一台”旋涡中的新势力品牌,往后或将会更难增长。

       可以说,在规模效应和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注定会有更多造车新势力被淘汰。目前,威马和天际已经被甩出跑道,下一个会是谁?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造物·新鲜事丨造车新势力们的新一轮圈钱开始了?

       随着资本进驻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备受关注,特别是在疫情笼罩的2020年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表现尤为突出,每个月初都会率先晒出连续增长的销量成绩,这除了与消费者分享喜悦外更多的也是为了让投资人看到。巨额的融资为造车新势力不断前行保驾护航,解决人员、技术等诸多难题,甚至造车新势力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也能通过它来解决。

       近日,为获汽车生产资质零跑汽车收购福建新福达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据悉目前零跑汽车只是完成了对新福达的工商变更,后面的程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推进。如果零跑汽车能够顺利完成收购,将成为继理想、小鹏、威马等车企之后成为又一个获得生产资质的车企。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通过正规申请获得汽车的生产、销售资质可谓难上加难。除了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获得发改委的许可外,还需要满足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获得工信部的认可。因此,从造车新势力涌现至今只有少数车企通过申请获得该资质,而很多造车新势力为了不处处受制于人则选择曲线救国,通过收购手段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汽车生产资质的收购价格不菲,下面就盘点各造车新势力都花费多少巨资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威马汽车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

       2017年2月,威马已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收购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将持有的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威马汽车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拿到了SUV和MPV产品的生产资质,为其第一款车型的上市铺路。据悉该收购花费了威马11.8亿元人民币,不过在收购黄海汽车后威马并没有急于转移资质,而是在2018年1月再次以100%的间接控股拿下中顺汽车生产资质,并将这一资质转移至其温州自建工厂。威马两拨收购第一次11.8亿元,第二次数目不详但预计数额也不会太小,至此威马汽车为首款车上市收购生产资质已经花费20亿元人民币左右。

       拜腾1元象征性收购一汽华利

       纸面上拜腾应该是一众造车新势力中靠收购获取生产资质花费最少的企业,但纸面数据毕竟只是直面数据。此次收购虽然拜腾只是象征性的出资1元,但收购完成后需要承担一汽华利8亿元的债务,以及5462万元的员工薪酬,算下来也是近9亿元的价格。这对于对资金依赖严重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对于资金紧张的拜腾来说收购夏利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根据*ST夏利的公告显示,截止至2020年6月南京知行已向一汽夏利支付了1元股权转让金,并于2018年10月15日办理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同时,南京知行还向公一汽夏利支付了华利公司应付职工薪酬5462万元。但在债务方面,南京知行却仅代一汽华利向一汽夏利支付了3.3亿元债务,目前尚有4.7亿元债务未协议按期偿还。而截止至2020年底,拜腾除了对夏利的巨额欠款没有支付还背负着工程款、设备尾款等其他巨额债务,新车量产更是迟迟没有实现,甚至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甚至遭遇央视点名。

       理想汽车6.5亿收购力帆

       2018年12月,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6.5亿元100%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新帆的实体控制公司就是“车和家”。需要注意的是,力帆实业旗下有力帆汽车和力帆乘用车两个造车资质,力帆旗下所有车型都在力帆乘用车旗下,此次出售的是力帆汽车资质,对力帆造车本身没有影响。不过理想汽车收购力帆汽车后却是官司缠身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这其中和力帆汽车的历史性债务有很大关系。在理想汽车拿到生产资质后,2019年底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理想one也正式面向用户交付,如今理想汽车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三甲企业。

       电咖汽车收购西虎汽车获SUV?生产资质

       2018年7月,通过官方披露电咖汽车已对泉州大型新能源车辆制造商西虎汽车进行重组和控股,这也标志着电咖汽车同样将通过曲线救国的形式获得西虎汽车的SUV生产资质。虽然这次收购电咖汽车并没有公布具体金额,但通过附加条件也足以说明价格不菲。电咖汽车需要在泉州落户年产6万辆的SUV汽车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近33亿,在2019年年底实现投产,要知道截止至收购时电咖汽车披露的融资金额也仅有20亿。

       不过电咖的首款车型并不是在泉州投产,而是由由东南汽车代工,双方在浙江绍兴签署了投资额3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项目。电咖汽车获得资质后的造车路程同样不太顺利,因为本就融资金额不高2019年初被爆出拖欠工资遭遇资金困境。在2019年3月1日获得A轮融资后于11日将公司名更名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至此电咖汽车更名天际汽车,产品线也指向高端电动车型。近日,天际汽车完成超过5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成立5年来累计融资115亿元。同时,天际汽车表示,已开启IPO准备工作,计划2021年上市。

       目前很多造车新势力仍然没有生产资质,而通过收获边缘传统车企获取资质确实是条不错的途径。特别是随着2020年市场环境的加剧,很多边缘车企已经被推入破产边缘,这为涌入的造车新势力提供了不少造车资质,这种情况或许会因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普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天际汽车有人接盘吗

       作为贾跃亭“为梦想窒息”理念的前门徒,张海亮和丁磊带着各自的新创汽车品牌天际汽车和高合HiPhi在北京车展各刷了一波存在感。

       左:丁磊;右:贾跃亭

       天际汽车携首款量产车ME7(售价21.88-28.98万元)携手完美世界游戏《神雕侠侣2》手游亮相于北京车展,?高合HiPhi?X则以68万-80万元的“天价”出圈。

       高合HiPhi?X

       天际汽车创始人张海亮在现场表示,今年企业运转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整体还是良性运转的状态。“我们的B轮融资马上结束了,之后C轮融资也会按照整体的规划来走。”并透露投资者有包括产业基金、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等。

       经查询专业版天眼查数据,我们能发现天际汽车最近的一笔融资还是1年前,在经历了一年的停摆期,天际汽车居然还能卷土重来。?

       天际ME7

       突然想起几组数据,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超过万亿元,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超2124万辆。

       而根据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国电动公司获得的风投金额只有约7.83亿美元,同比暴跌了90%,造车新势力的数量也仅存40家左右。

       与2年前相比,已有超过6成的企业倒闭,造车新势力们似乎从“潜力股”逐渐变成了“垃圾股”,而在目前存活的企业的之中,还有绝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这些“沉寂”的企业,营造了新能源汽车的“虚假繁荣”。

       单从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最为激进的江苏来看,在行业洗牌之后,损失也最为惨重。

       单在拜腾、博郡、赛麟、帝特律等几家身上,江苏省投资的损失就已经接近56亿元。而与全国对新能源领域的真实投入相比,56亿也只是个零头。

       确实对于任何入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来说,虽说“造车不分早晚,势力无畏新旧”,但在产品的量产交付之外,资金确实是最关键的门槛,也是最新的救赎。

       比如,当我们看到蔚来汽车股价低至1美元差点退市;“下周回国贾跃亭”,“没有机票王晓麟”,“最快倒闭速度”的天津博郡之外,以为造车新势力将迎来新一轮的倒闭潮。

       谁料想,在2020年,蔚来重新获得央行百亿授信,理想、小鹏成功赴美上市,威马获百亿融资,恒大一下推出6款汽车,腾讯、阿里、红杉等资本重新入局新能源,不由得让人怀疑,造车新势力们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圈钱”?

       有人亏损,就有人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赚的盆满钵满。

       国家从2009年开始支持“弯道超车”,逾十年的超额补贴,在造车新势力狂欢的那几年里,大部分省市都在新造车势力的投资项目中得到了巨额回报,其中安徽省平均回报率超7倍。

       5年都没造出一辆车的奇点,突然在今年6月表示,10月份整车将投产下线,而且这家不断跳票的奇点汽车,估值已达到70亿元;同样资金链短缺,工厂停摆的天际汽车,不仅开始量产上市,还具有超过百亿的综合估价。

       如果说天际、奇点甚至是高合的“挣扎”,是在为自己的“造车梦”做着最后的冲刺,那曾经在车市掀起波澜的赛麟、博郡、拜腾在破产倒闭之后,遗留下的或许会被重组、被收购,换种方式继续生存着。

       其实与白花花的银子相比,那些车企在倒闭之后的问题更严峻。

       比如众多闲置工厂与大批量工人如何安置,突然想起行业前辈说的一句话,不是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新能源汽车,而是市场逐渐冷静之后,不需要那么多资源浪费,那么多连皮囊都没有的汽车。

       其实现在,资本市场其实依然处于“兴奋”的状态,巨头也在努力拯救“新势力们”,能不能拯救就看新势力们的品牌价值、技术专利、产品力、工厂产能等是否靠谱。

       毕竟现在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说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ARCFOX、东风岚图都已经全力加入新能源领域,还有特斯拉,BBA、两田一产也在实现电动化后大刀进军国内新能源市场。

       造车新势力们在通过量产门槛、IPO之后还是需要好产品,只有把量做起来,车企才能够更好地活下去,而不仅仅是依靠商业模式的创新。

       毕竟,凭借政策红利圈钱、圈地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没有。天际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2021年销量有所上涨,但整体市场仍然低迷,且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员工大量流失,因此,截止2023年10月26日,还没有人愿意接盘天际汽车。

       好了,今天关于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天际汽车倒闭被谁收购了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