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用品 汽车用品

汽车测评是什么工作_汽车测评项目介绍描述怎么写

tamoadmin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1.近些年,为什么汽车测评节目和汽车自媒体突然变多?2.如何写好车文3.新能源汽车怎么测评?4.车叔测评宝马长轴新3系325Li不能打?5.深读曝光车内健康“杀手”,中汽测评这么做!6.吉利熊猫汽车测评怎么样?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曾经为大家深入介绍过沃尔沃和吉利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平台,它是紧凑车型专属平台,在电子电气架构上布局很超前,同时又拥有良好的兼容性。率先用CMA平台造车的领克品牌的多数产品都

1.近些年,为什么汽车测评节目和汽车自媒体突然变多?

2.如何写好车文

3.新能源汽车怎么测评?

4.车叔测评宝马长轴新3系325Li不能打?

5.深读曝光车内健康“杀手”,中汽测评这么做!

6.吉利熊猫汽车测评怎么样?

汽车测评是什么工作_汽车测评项目介绍描述怎么写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曾经为大家深入介绍过沃尔沃和吉利共同研发的CMA架构平台,它是紧凑车型专属平台,在电子电气架构上布局很超前,同时又拥有良好的兼容性。率先用CMA平台造车的领克品牌的多数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而这波红利现在轮到吉利品牌了。从?星瑞开始,吉利未来的紧凑级车型都将来自CMA架构平台,这也是“科技吉利4.0时代”的由来。我们在此前也对星瑞进行了静态的体验,这台车做工品质和用料都颇有档次感,精致度相当高。而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它标配的2.0T动力,其功率和扭矩参数非常好看,那么实际表现到底如何?我们在近期对星瑞进行了场地试驾,跟大家分享下感受。

外型设计——整体看似平淡低调?但细节雕琢尤其精致

星瑞的车身尺寸做得很大,但在造型上并不出格,整体的形象反而给人低调的感觉。不过,仔细观察车身的细节,又发现外饰做得尤其用心,完全经得起推敲,长时间看也不会产生疲劳感。相比目前很多自主品牌利用夸张的外型来博眼球,我们认为这样的造型具备更深层次的审美。

从前方看,前格栅中央的涟漪已经变成竖直格栅,边缘保留了三层环绕格栅,是对历史的传承。头灯造型中规中矩。侧腮部分的通风口造型做得很大,而且具备真实的导流作用,边缘线体做得很立体。整体看来略显平淡,不过当我们换个角度看,感觉又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前格栅其实有明显的内凹,竖立的镀铬条犹如悬浮在空气中向两侧展开,而且整个阵型也有一定的弧度,两侧逐渐缩短,具备相当的美感。

当我们从侧面看头灯,会发现内部的层次感尤其清晰,三段式日行灯居上,近光灯和远光灯前后排列,有漂亮金属外罩和透镜,用全LED光源,看起来格外有神。而且,前格栅内凹的造型从这个角度看更明显。?

侧面来看,前悬略短、后悬较长,轴距尤其充分,整体比例非常协调。B柱后方车顶用平滑后延,与尾厢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大溜背造型,而且把D柱做得很粗壮,显得结实有力。腰线平直硬朗,底裙线做得尤其立体。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785/1868/1469mm,轴距达到2800mm,在过去已经达到B级车水平了。它的宽度很充分,而高度较低,有着更大投影面积和更低的重心,有力提升操控能力。

前后轮规格均为225/45?R18,双色双五辐式轮毂再次营造出前后层次感,显得很巧妙,内部有醒目的红色刹车卡钳,运动气质再次体现。匹配的是固特异Eagle?F1系列轮胎,抓地性能优异。?

后方看,车体宽度确实充裕,再加上高位车身造型,显得分量感很足。冲压式上翘的车尾显露出小,并未用贯穿式尾灯,而是用镀铬条贯穿左右。

尾灯三段式脉冲灯带变成了三组,辨识度很高。从这个角度看,整个车尾也是内凹的曲面,与车头再次呼应。

用整体黑色底裙,双边共双出的排气管布局,椭圆形管口显得精致,中央有扩散器造型,强化运动效果。

车厢布局——交叠布局不随大流?车厢有豪华感?后排空间超大

车厢内部,用“时空交叠座舱”布局理念,整个中控台的各局部都是单独造型,在排布上强调错落搭配,再加上简约化的按键布置,整体看起来并不混乱。车厢用料和配色颇下了功夫,中控台、门板和座椅均是游艇蓝+灰白色拼接,用了大量软性材质、烤漆面板、拉丝铝和皮质覆盖,搭配车载香氛、多色氛围灯、BOSE音响等配置,营造出一定的豪华感。

这台顶配车型配置了真皮包裹的方向盘,手感细腻,而且方向盘尺寸合适,握径饱满,虽然不是平底造型,但做出很契合手型的指窝,一样便于掌控角度。后方配置了换挡拨片,横辐上的多功能按键也很顺手。

12.3寸全液晶仪表盘UI界面简洁耐看,在不同驾驶模式下会显示不同的风格和颜色,图中上方为舒适模式、左下为经济模式、右下为运动模式,还可与中控屏联动,将导航信息投射至仪表盘上。注意图中,运动模式下的怠速为900rpm,比起舒适和经济的700rpm明显要高。

12.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支持触控和语音控制,搭载最新吉客GKUI系统,支持整车OTA升级,使其作为燃油车一样可以享受到诸多功能的升级迭代,这就是CMA平台架构的优势所在。其他主要功能,如导航、上网、等功能都很齐全,而车辆很多硬件功能设置也可通过屏幕完成。

挡杆台布局相对简洁,游艇式电子挡杆居左布局,后方设有电子手刹、自动驻车、危险警报灯按键和驾驶模式调节滚轮,右侧为带滑盖的水杯槽,保证了内饰的整洁性。另外,中央扶手用了类似翻毛皮的材质包裹,触感比较舒适。

前排储物空间丰富,挡杆台前方的手机储物板支持无线充电、水杯架带限位功能、扶手箱下方储物空间较大,挡杆台下方的储物空间开口很大,带两个USB接口和12V电源。

这台顶配车型座椅用真皮包裹,肩部、头枕和侧翼支撑用类似翻毛皮材质提升摩擦力,色彩搭配的很有档次感。皮面和填充物的感觉偏硬,有着欧系车的感觉,承托力十足,侧向支撑性做得也很到位。主驾驶座支持前后、靠背、高低(2向)和腰部(4向)电动调节,功能也很完善。

后排座椅材质与前排相同,皮面和填充物的质感也接近,整体偏硬,承托性很好,更适合长途乘坐。坐垫的长度充分,能够完整的承托住大腿,倾斜布局带来微躺的坐姿,但椅背的侧向支持略显不足。空间方面,侃哥身高172cm,腿部空间接近3拳,头顶空间一拳,横向空间尤其充裕,大空间的优势尽显。配置上,有带两个水杯架的翻折扶手、三个独立头枕,还有地台式空调出风口、USB接口和储物格,功能性一样不少。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台顶配车型还配置了副驾驶后排调节电动键,带来更尊贵的体验。

配备了可开启全景天窗,受到溜背车顶影响,整体光面积并不大。

尾箱内部呈内窄外宽,容积未公布,受到溜背影响,高度受到压缩,纵深比较长,目测放两个大号行李箱没问题,再多行李恐怕就比较紧张了。尾箱开口不大,进出大件行李物品时可能会有些不便。地板下方配备有非全尺寸备胎和维修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动力与操控——地板油起步会响胎?操控灵敏?底盘极限高

动力方面,目前星瑞全系搭载Drive-E系列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0kW(190Ps)/4700rpm,最大扭矩为300Nm/1400-4000rpm,匹配7速DCT双离合变速器。从数据看,发动机用低功率版本调校,与目前先进的1.5T发动机输出在一个水平线,不过毕竟它的排量在那儿摆着,300Nm的扭矩对于1.5吨的车重而言,已经足够奢侈了。

本次试驾在封闭场地进行,用模拟赛道驾驶环境,再加上有竞赛项目,我们用了暴力驾驶方式。第一次用全油门起步,在这样的柏油路面,尽管有固特异Eagle?F1轮胎加持,依然很容易出现胎响,而丧失部分抓地力,可见发动机扭力强劲、变速器1挡齿轮对于扭矩的放大效果也非常好,瞬间就可以进入峰值扭矩平台。当然,这样的起步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在第二圈,我们控制好油门,用半油门起步,整个起步就流畅很多了。

一旦车身滑动出去,再使用全油门加速,把发动机转速直接拉上3000rpm,能够获得强烈的推背感,此时固特异轮胎能够稳定结实的把扭力释放到路面上,加速显得尤其快捷,百米的直线转眼就到尽头,车速轻松达到80km/h,这样的起步和加速能力,让它在红绿灯前面对任何车都显得信心百倍。在赛道尽头接着的是回头弯,我们需要控制车速,一脚刹车到底,巨大回拽力随之而来,制动过程中车身平稳,车速下降很快,完全没有多余的前后晃动。顺利通过弯道,再次全油加速,7速双离合变速器降档动作利索干脆,把转速拉起,动力再次倾泻而来。

接下来是绕桩测试,方向盘的转向力度轻重适中,短促的车头让我们很容易掌控车头位置,尽可能贴近桩桶。在变线过程中,我们需要均匀地控制动力,既要保证车速不衰减,又不能突然加速破坏节奏,才能最快地通过桩桶区。星瑞的低车身、宽轮距和较为硬朗的悬挂在这种过程发挥了良好的稳定作用,车身连续左右滑行中,侧倾始终保持在较小的范围,不会出现多余反复的晃动。我们很担心2800mm的轴距会降低后轮的循迹性,不过从实际反馈看,后轮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外甩,基本上能够跟得上前轮的节凑。

底盘用前麦弗逊独立式+后多连杆独立式的悬挂组合,前置前驱布局。全系标配博世9.3?ESC车身电子稳定控制,集成BA制动、HAC上坡等功能。悬挂调校有着欧系车的扎实感,能够传递一部分高频率小振幅的路面信息传递到座椅,让驾驶者感觉心中有数,在通过一些大振幅的减速带时,又能很好过滤一部分振动,降低不适感。

星瑞的NVH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发动机在较高的3000rpm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嘶吼声,在此转速之下都显得较为平静。风噪控制得体,在赛道中由于极速不高,基本感觉不到。轮胎虽然遭受到一定蹂躏,但其实传递到处车厢的动静其实并不大,在通过减速带时的“咚咚”声也显得厚实低沉,显示出底盘各连接衬套有不错的质感。

侃哥点评:

本次我们并没有在开放道路试驾,路试感受暂且不提。此次封闭试驾,我们最大的印象是动力强劲,2.0T发动机的动力储备对于星瑞而言,其实是有些过剩,厂家之所以如此不惜成本,就是希望车主拥有绝对的自信。在CMA平台下,车辆的底盘同样有本质的飞跃,车身高度低、轮距大,带来低重心和小幅度重心偏移,悬挂结实有力,让车辆的动态表现稳定性很高,与强动力完全匹配得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些年,为什么汽车测评节目和汽车自媒体突然变多?

1、北汽EU5 R550

续航:450公里

北汽EU5 R550是EU400升级之后的车型,这款车一共推出了4款车型。外观方面,整体延续绅宝D50的设计,外观还不错。内饰上,毕竟是新能源车,内饰经过了全新设计,质感提升很多。

2、腾势500

续航:451公里

腾势汽车是比亚迪与奔驰合作之下的品牌,可以说这个品牌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外观方面,腾势500的造型很有争议,这里不做评价。续航方面也达到了451公里的里程,也是很强悍了。

3、特斯拉 Model X

续航:552公里

Model X 100D这款车,目前能够买到的,续航里程最远的SUV车型了。外观方面,这款车体型很大,但是续航却不低,国内测试的里程为552公里。而且,这款车的百公里加速仅为5秒。

4、捷豹I-PACE

续航:500公里

捷豹I-PACE具有全铝合金车身,重量很低。外观设计上,这款车颜值很高,整体造型就是经典的运动风格的SUV,而且其操控性也很不错。续航方面,工信部测试的数据为500公里纯电续航。

5、威马EX5 460

续航:460公里

威马这个品牌很低调,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如威马一样低调的品牌还是很少见的。威马EX5 460是威马旗下的首款SUV车型,续航方面,这款车为460公里,很强。

如何写好车文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汽车评测类节目其实大同小异,主要会谈到汽车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诸如:乘坐空间如何?储物空间如何?后备箱空间如何?内饰设计如何?内饰用料如何?内饰做工如何?驾驶感受如何?乘坐感受如何?有一些什么配置,数据参数怎样等等等等!!!

以上这些除了一小部分是车评人的主管感受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客观事实,这些客观事实只要是这个车上市了,任何一个人都能在4S店体验到,都能从参数配置表中了解到。再有就是这些测评大多都是针对新车的一个测评,真正消费者担心的一些质量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本无法涉及,所以这类汽车测评对消费者购买这辆车能起到多大的参考意义值得思考。或者说更大的意义其实是起到一个提高被测评车辆知名度或者说曝光度的一个作用。

什么类型的汽车测评能真正帮到消费者选购这辆车呢?个人觉得应该是汽车长测类。当然一些车评人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闫闯、38号等等。一辆车只有在自己手上开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了解这辆车,也才能真正知道这辆车的质量、售后服务等等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种种。但他们这种自己购买长测车的方式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样本量太小,无法真正反映这车全部的情况。

所以给这些汽车测评界的大V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发动群众的力量,针对你们要测评的车型选取一些真正的消费者,达成合作。邀请他们参与你们的拍摄,将他们的使用心得、遇到的问题拍摄成长期测评,也许这才是汽车消费真正可以参考的资料。

新能源汽车怎么测评?

上周无意间写了篇《因为写软文,我开上了大Jeep!》的文章,没想到还有人在后台表扬我↓↓

但也有乱入进来的看不懂的评价↓↓

这位同学,这三个字啥意思,要不要出来解释一下。

我一激动,就去找刑天大叔领赏,看在我有人夸的份上,是不是得表示表示。

刑天大叔说:我看你骨骼清奇,眼中带光,手指灵活,是个敲键盘写文章的号料子,去写篇文章吧。

上次我写到因为写软文有了开大Jeep的机会,那这次就索性谈一谈汽车类软文的写作技巧吧。

写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知道这篇文章会在哪里出现,汽车类的软文大多都被投放到汽车之家一类的论坛里。去翻汽车论坛,里面有两种帖子站了大多数,一类是汽车测评,一类是自驾游系列。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就来说说汽车类文章该怎么写。

自驾游类

自驾游类的帖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类似于出行旅游攻略,一路风光美景尽收眼底,吃吃喝喝走走停停,文章内容可以写车、写人、写风景、写感慨都行,保持真实就好。

汽车类帖子非常重要,基本配比是1000字要有15张以上,自驾游类型的照片一般不追求,追求真实,没有特殊要求的话用手机拍摄就行了,最好有出镜。

测评类

写测评类文章为凸显专业度最好有步骤的去写,因为汽车可写的点很多,如果没有取舍就会写很长,通过我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由外而内

外是指外观,汽车的外观可以介绍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观感,保险杠,下格栅(也叫中网),大灯,尾灯,轮毂、轮胎,可以描写车身线条,可以从轴距角度介绍车的尺寸大小,如果汽车的外漆有亮点,也可以注重介绍一下。

内是指内饰,汽车内饰不只是汽车脚垫,挂件等外在装饰品,更包括了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座椅系统、方向盘,车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近20个子系统。

在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涉及到车门内板、仪表台、方向盘、座椅、挡把、中控台按键、天窗等各个方面,以及用料、做工、配色、线条、灯光、触感以及纹理等各个角度。

第二步:写动力

介绍完外观和内饰,我们就要写写汽车的动力了,可以介绍发动机型号、版本、变速箱、油耗等,虽然这部分文字要求专业,数据也比较多,但好处是官方对于每个车型都会有介绍,直接可查。

第三步:写细节

写完前两步我们相当于做了“白描”,就是把车给介绍了一遍,但车子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一辆车的“细节”,用细节去给它配上一种性格。

例如奔驰AMG系列,除了高性能外,它还拥有独一无二的“One Man,One engine”(一人一机)的造车哲学,一台发动机从头到尾由一名工程师来完成组装工作,刻有这位工程师手写签名的铭牌将被安装在这台发动机最明显的位置,这就区别了其他高性能车,代表AMG更注重匠人精神、卓越品质。

再例如JEEP大切诺基,虽然块头比较大,内饰有着美系车的简约粗狂,但它的车灯里却藏着自己的小LOGO,说明它粗中有细,很像生活经常健身、肌肉发达却有一颗温暖之心的大块头。

通过细节,通过故事,我们来给汽车一种温度,一种态度或者一种性格,让原本比较生硬死板的汽车类文章,带上一点“人情味”。

做到以上三步,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专业但还不那么死板。

汽车测评类文章对要求较高,一般都用单反相机拍摄,这样照片才能有质感有细节,必要的时候还要用航拍,文章内提到的点都要拍摄到,做到每段文字介绍都有照片佐证。

以上方法只是通用,并不是唯一,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多去汽车论坛里泡一泡,看10篇左右的论坛帖,你会更有感觉。

车叔测评宝马长轴新3系325Li不能打?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评价的主要内容:

1、整车性能

动力性:动力性影响因素分解,估算整车最大功率需求,为加速踏板控制特性评价提供输入,评价整车低速高负荷工况动力输出及响应能力,整车热平衡及热害测试的工况输入。

2、经济性

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影响因素分解(能量管理、功率分配、再生制动、电池输出能力、子系统工作点、道路阻力等对能耗及续驶里程的影响)。

等速能耗/法规工况经济性指标分解,动力系统各主要部件能量流,高温热管理、低温冷启动,热管理系统能效占比,动力系统工况适应性、环境适应性。

3、制动性

制动性能、效能主观评价,制动性能、效能客观评价,为制动控制策略解析提供一定的输入,再生制动用于评价在特定工况(单次工况、循环工况)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效果,量化指标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率和节能贡献度。

4、NVH性能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NVH,档位、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高速状态电机啸叫、乘员舱语音清晰度、驾乘舒适性。

5、EMC性能

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电场发射强度,不同频频率范围,样车的磁场发射强度。

6、电性能

整车电平衡及用电量,静态电流,线束系统与接地,控制器能耗,高压电性能。

扩展资料:

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即针对新能源汽车(BEV、REEV、PH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利用先进的总线解析和传感器技术,在室外实际道路和室内硬件台架环境中,根据国内外标准法规和其他测试规范,就其性能、策略、功能等进行测试和评价。

从车辆操作界面、人机交互和操作安全等方面分析对标车辆的特征及亮点,为车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控制策略对标分析提供关注点。

深读曝光车内健康“杀手”,中汽测评这么做!

国产宝马3系作为整个宝马阵营中的明星产品,自然不缺乏关注度,自换代之后依然维持着高曝光度、高销量,足以体现其品牌策略定位的正确。然而不少宝马的老拥趸却对G系列的3系有所微词,认为它变得更软,更舒适,甚至更“油腻”,丝毫没有当初那一副“精神”模样,丧失了宝马特有的操控质感。今天,车叔就通过测试,详细聊聊全新的宝马3系是不是如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

首先说明一点,本次测试车辆是整个新3系阵营中最走量、同时也被众多宝马粉丝称之为最“油腻”的长轴325Li,底盘代号为G28,因此本文中所有观点仅适用于G28,至于标轴G20的驾控表现后续再为大家奉上。

“油腻”感真的很足

作为3系中的走量车型,G28必须照顾到更多普通消费者对空间以及日常使用便捷性的需求,因此长轴G28在配置上的策略更多地向驾驶,智能互联以及众多舒适性配置的方面倾斜。

具体来说就是长轴3系后排空间更大,轴距加长110mm,后排多了头枕靠垫(需要指出这个多出来的头枕靠垫真的很舒服),座椅填充材质加厚,后排多了可调腿部支撑,悬挂比标轴G20要软。那么这些舒适性的配置是否真的能提高新3系的乘坐舒适度吗?

车叔明确告诉你:能!

无论是后排能轻松跷起二郎腿的空间,还是那犹如大沙发似柔软的座椅,让G28在体感舒适度上比上一代F30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更别说G28上独有的全景天窗,提升座舱通透感的同时,开合面积还非常大。多媒体车机功能更好地融入两个液晶显示屏中,没错,现在3系标配全液晶仪表盘,你可以将导航功能放置到时速表和转速表之间来显示,更为直观。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多媒体系统按键更能高度集成化,让中控变得更加简洁,新的系统支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触屏控制和经典的旋钮控制,输入方式更加多样。但是说实话,车机的语音输入识别率似乎有些低,车叔用标准的普通话输入导航目的地时竟然有概率无法识别,这情况在近期测试的车型中实为罕见。

接下来就要聊聊驾驶位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了,这方面宝马做得非常不错,座椅腰部支撑以及侧向支撑都比较到位,坐垫与靠背的柔软程度能让你瞬间忘记日产“大沙发”,记住什么才叫德式舒适。这也是BMW为进入国内市场的G28专门定制的座椅,就是为了照顾国内消费者对乘坐舒适性的刚需。驾驶位视野开阔,即使将座椅放到最低,也基本能够看到车头的位置,左右后视镜盲区很小,对于缺乏变道功能的3系来说,广阔的后视镜视野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驾驶者在变道时的紧张感。

方向盘足够粗壮(有点太粗了),握感很厚实,但是材质有点太滑了,手心容易出汗的小伙伴要多注意。前排置物空间很多,杯架,杯托一应俱全,中控的盖板下方也有很多储物空间,日常使用非常方便,这些地方在放满杂物后还能将盖板放下,较少杂乱感。最为重要的是,这次宝马的方向盘终于正对主驾座椅中心了!(老车主的痛)

总体而言,G28的宝马3系在内装配置部分变得更加豪华,也更加“油腻”了,它更像专门为中老年人士自驾游、外出钓鱼而专门开发的座驾,而不是那个见弯劈弯的“精神小伙”。

驾驶更轻盈

充满“隔离”感

熟悉奔驰的小伙伴应该对奔驰产品的隔音静谧性以及滤震性非常满意,而G28宝马3系在这方面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是隔音,G28比起上一代3系进步非常大,几乎已经是跨级别的进步,除了高速行驶有一丝胎噪传入车厢内部以外,其余的噪音都能完全被隔绝,非常不错。

其次是车辆动态舒适性,这一代的宝马3系转向很轻,低速转向不再费力,即使是小女生也能轻松应付,另外为中国市场特调的避震过滤性也很好,在车厢内你几乎感觉不到一丝路面的起伏,所有的细微震动都“死死地”被隔绝在车厢以外,难怪很多试驾过G28车型的人都在感叹,宝马现在越来越像雷克萨斯了。

油门、刹车踏板的阻尼都很小,踩下去都非常轻,另外刹车踏板初段有一些空行程,似乎是为了避免失误操作而故意设置,但是这又与较低的阻尼构成了一个略微严重的问题,这点稍后详说。

总而言之,全新宝马3系G28驾驶起来似乎已经脱离了BMW那种固有的“德味”,变得轻盈,将驾驶者与路面彻底隔绝开,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驾乘感受。

定位不同让G28

开着没有“宝马”味

从来没有想到一台宝马3系的测评会将侧重点放在配置、乘坐舒适性以及使用便利性上,要知道上一代F30上市时,官方在宣发上可是将重点完全放在操控以及动力上,这说明BMW对3系的策略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长轴车型与标轴车型的区别。上一代BMW将长轴车型的操控特性做得与标轴非常一致,让人几乎分辨不出自己所驾驶的到底是哪一款车型,这的确给热爱驾驶的小伙伴带来了福音,让他们可以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同时,保持自己最操控的追求。但问题是国内还有更多消费者,他们更看重车辆的实用性以及舒适程度,因此坐上去“硬邦邦”的3系就无法满足他们。为了增加3系在国内的适用人群宽度,BMW将3系标轴与长轴彻底区分开,从悬架设计到车体结构,这一代3系都做出更为彻底的区分,结果就是,长轴G28软绵绵,标轴G20还保持一定的紧绷感。

后轮防倾杆的缺失也暗示着G28偏舒适的调教取向

因此,在驾驶G28在马路上行驶时,车叔有那么一会儿怀疑自己开了一辆雷克萨斯。

长轴G28的问题其实也不少

如果单纯变舒适了,其实完全可以接受,可G28在实际驾驶时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一些甚至对驾乘体验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G28的避震器设置非常奇怪,它的前轴支撑性还算到位,在快速转向时悬挂能有效地将轮胎按在地面上,同时保持车头的稳定性,在侧向滚转还未明显出现时就将车头向方向盘指向位置推过去,整个过程还算利索。但是,车尾跟随性就是一场“灾难”,在车头转过去之后,车尾似乎会有一瞬间在原地“发呆”,然后在车尾“晃悠”一下之后,才能勉强跟上车头的脚步。

不仅如此,车尾的避震还无法有效控制转向时车身的滚转,导致弯道外侧的后轮就像“塌下去”一样,动态略微夸张。无论是在车内还是车外,这种不自然的动态都表现得非常明显,据后排乘员后来描述,在紧急变道动作中,后排摇摆幅度非常大,而且在方向回正之后会有几下余摆,体感非常难受;而在高速弯中,后轴外侧似乎没有支撑性,后排侧倾非常大,甚至有一丝恐惧感。以上这些现象出现在一辆BMW上,的确不太应该。

其次是在不平整路面上,前排还算平稳,但是后排在连续起伏路面上会有持续的余震,似乎后轮避震的阻尼太小,不足以抵消路面传递到弹簧上的作用力,也就是俗称的:避震拉不住弹簧。这种特性虽然不至于完全毁掉后排的乘坐舒适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车的质感。

接下来就是转向手感,G28的转向阻尼非常轻,阻尼随速度增益很线性,这点值得表扬,但是随角度增益就表现得非常模糊了,在市区低速行驶时,几乎感受不到转向阻尼随角度增益,无论打多少角度,转向阻尼都很轻。这一特点的弊端就是在市区变道超车时,你很可能掌握不好打方向的力度与角度,车叔也是在多次变道的过程深刻感受到,这台车只能“随缘”转向,完全无法精确控制车辆的“走位”,只能根据车头的转向位置来不断修正行车路线。这对新手非常不友好,尤其没有变道的帮助下,会大幅增加其变道时的恐惧感。

车叔总结

全新宝马3系长轴版似乎已经脱离了传统BMW的造车理念,不知道是不是与丰田的合作有关,新3系整体都在驾乘感受上“丰田化”,没有了以往那种“驭车于悦”那种浑然天成的驾驶乐趣。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宝马这次只要将成本都用在了消费者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内饰、工程质量,外观的改变让G28更能迎合国内市场,由此可以预见,G28?3系在国内的销量,不会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熊猫汽车测评怎么样?

受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健康环保问题。各大汽车厂商为更好的贴合消费者需求,相继推动开展汽车健康性能技术的研发升级。“健康汽车”也成为近一段时间各大车企宣传车型的新热点,特别是强调其车辆搭载的空调滤清器对细颗粒物以及飞沫的过滤效果。

在这里,小编需要提示您的是:除了关注车辆对车外污染物的过滤性能之外,由于车用材料自身挥发的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和车内异味引起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更应该引起您的警惕,因为它对您的身体健康来说是一个切实存在的“杀手”。数据统计,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在选择购置新车时,我们有必要对车内空气质量指标进行足够的重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健康隐患。

如何选择一个车内空气质量优良的健康车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个车内空气优良的车型一般会有两个方案:

第一,以身试“法”,很多人是自己坐进车里用鼻子闻来自测的,新车也许能闻到一些气味,但是更多的污染物是没有味道的。也就是说,即使您闻不到什么刺鼻的气味,也并不能代表车内就不存在污染了。

第二,买市售的甲醛测试仪进行检测。方便、便捷、可量化是其优点。但不同甲醛测试仪质量参差不齐,且测试结果容易受到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的影响,使得结果出现偏差。看似科学的甲醛测试仪也存在“说谎”的可能。

因此,一个专业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来帮助消费者选择“健康车型”显得尤为重要。中汽测评旗下CCRT评价项目于2018年起就开始发布车内空气质量测评结果,至今已完成57款热销车型的结果发布。

中汽测评如何评价车内空气质量?

中汽测评是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的简称,负责运营管理C-NCAP、CCRT等行业知名测评项目。车内空气质量是CCRT的重要指标,通过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及车内气味来进行。具体测评方式如下:

第一,中汽测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测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标准中,对样环境、样方法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在正式样之前,车辆在试验舱内打开车门6个小时,充分消除车辆样前车内累计的VOC并且使车内环境与试验舱进行温湿度交换。然后车辆在恒温恒湿的试验舱内密闭静置16个小时进行VOC挥发。在国标规定之外,中汽测评还做了很多工作来保障测评结果的公正、客观与专业。举个例子,所有测评车辆均是测评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在4S店购置的新车。同时,为消除由于车辆下线时间不同对VOC浓度产生的影响,测试时间同一规定在新车下线28-33天。

第二,测评污染物种类多。除了消费者熟知的甲醛外,中汽测评还对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污染物进行测试评价。测评的8种污染物中,苯和甲醛已被国际癌症组织列为致癌物,毒性较大。考虑到不同污染物对消费者健康影响不同,在得分评价模型里提高了甲醛和苯两个污染物的分值权重。

第三,测试场景丰富,贴合消费者实际用车状态。在刚才提到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样测定方法》(HJ/T 400-2007)中只规定了测量常温(25℃±1℃)状态下VOC挥发情况,可是夏天高温状态下,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确是消费者更为关注。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在常温VOC的基础上,增加高温VOC测试评价场景,利用光照灯(400W±50W)模拟太阳光照4小时,最后半小时样。车内温度可以到达45℃左右。

第四,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更准确。刚才讲到的前三点全是基于客观试验测试来判定车内空气质量优劣。中汽测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中还有一项主观的项目——车内气味。车内气味泛指车内各种气味的总称,大部分气味来自于车辆使用的黏合剂、塑料、皮革、橡胶、辅料和装饰材料等。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理危害。虽说是主观评价项目,但对评价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气味评价员培训合格证书”。5位持证的专业嗅辨员对车内气味依次进行精准评级。在专业嗅辨员评价车内气味之外,中汽测评还组织专业调研团队对该车型的400位真实用户进行气味舒适性调研。从专业工程师和普通消费者两个维度开展车内气味的评价。

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试验做完了如何将试验结果转化为车型之间横向对比的具体得分。中汽测评在参考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摸底600余款整车数据制定评分体系。测评车辆满足国家标准是前提,在前提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可以说,中汽测评的车内空气质量评分体系可是相当严格的。举个例子,国家现行标准里甲醛浓度限值0.1mg/m3,某车型甲醛测量值恰好为0.1mg/m3,那它在中汽测评体系中甲醛这项只能得零分,如果要想在这一项得满分,测量值需低于0.01mg/m3;0.01-0.1mg/m3之间是梯次给分。

写在最后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车内VOC是一直存在的,车内空气质量得分较高的车型也只是说明其浓度低,但不是没有。因此,我们在长时间开车或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勤开窗通风,在冬天天冷的的情况下开启外循环模式,来降低车内不断积累的污染物浓度。刚买来的新车尤其要这么做。

后疫情时代,汽车的健康性能必然受到大家更广泛的关注。中汽测评将持续通过更专业、更贴合消费者用车场景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参考。预告一下,我们后期将为大家解读已测评热门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熊猫汽车测评:

1、吉利熊猫这款车的车身比较迷你,像QQ之类的,不过比较方便,底盘也低比较稳定,高速不飘,控制性也不错;

2、但是由于底盘低,比较颠簸的路烂路就不太适合了,会挂坏底盘,还有后门比较小上下车不会太方便,后排空间比较小,座椅会比较硬可能坐上去长时间不会太舒服;

3、还有油箱盖内的扳手不灵,每次加油都不会太顺利关上。

百万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