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百科 汽车百科

fisker与中国哪家公司合作_fisker上市

tamoadmin 2024-08-21 人已围观

简介1.4年未能造出一辆车,万向的“造车梦”或该醒了?2.充电1分钟续航800km是怎么做到的?Fisker由丹麦汽车设计师Henrik?Fisker创立,于2013年破产,公司资产于2014年被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收购,更名为Karma,Henrik?Fisker通过保留的品牌权成立了Fisker公司。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Fisker表示已与麦格纳确定合作,麦格纳将为其供应汽车平台并生

1.4年未能造出一辆车,万向的“造车梦”或该醒了?

2.充电1分钟续航800km是怎么做到的?

fisker与中国哪家公司合作_fisker上市

Fisker由丹麦汽车设计师Henrik?Fisker创立,于2013年破产,公司资产于2014年被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收购,更名为Karma,Henrik?Fisker通过保留的品牌权成立了Fisker公司。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Fisker表示已与麦格纳确定合作,麦格纳将为其供应汽车平台并生产?Ocean?SUV。同时这将是麦格纳首次为电动车初创企业代工生产汽车。

Ocean预计将于2022年11月开始生产,续航里程约为482公里。未来的对标车型将会是特斯拉Model?Y。Fisker此前表示,正就使用大众的电动车平台进行谈判。现在Henrik?Fisker透露,该公司仍在与大众就使用车身和一些内饰部件进行谈判。关于新车更多消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年未能造出一辆车,万向的“造车梦”或该醒了?

7月13日,有外媒报道称,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Inc.宣布,将通过与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Global?Management,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空白支票公司」合并上市,估值为29亿美元。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空白支票公司」?空白支票公司指的是没有任何业务,只有现金资产的一种为特殊收购目的而设立的公司。和中国证券市场不同,美国证券市场允许此类公司融资上市,其上市后的任务即为寻找高成长发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与其合并,使其获得融资并上市。

上个月,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Nikola?Corporation便通过这种方式成功上市,在刚上市的那几天,Nikola的股价就上涨了103%,市值逼近300亿美元,超越福特汽车的288亿美元。本月初,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Lidar也同意被空白支票公司Graf?Industrial?Corp收购,交易价为16亿美元,此后Velodyne股价开始上涨。上周,理想汽车也提交了赴美IPO的文件。可见,上市已成为这类企业获取更多资金的重要手段。

前世Fisker

当然,一家企业要想成功上市也并非易事。据悉,Fisker创始人Henrik?Fisker(亨瑞克·菲斯克)曾与多家空白支票公司进行了接洽,最终选择阿波罗是因为该公司拥有强大的金融品牌和全球影响力,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层。

Fisker与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之间的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这将为Fisker带来10亿美元的总收益,其中5亿美元资金将来自Alliance?Bernstein和BlackRock等现有投资方和新投资方。Fisker利用这些收益来实现该公司Ocean?SUV车型的量产,该车预计将于2021年底投产,首批交付将于2022年开始,在美国地区的起售价为37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6.24万元),几乎是直接奔着特斯拉Model?Y来。

但其实对于成立于2016年的Fisker?Inc.来说,首先量产一款价格亲民的纯电动豪华SUV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因为该公司创始人Henrik?Fisker此前一直推广的都是豪华超跑或者轿车。

Henrik?Fisker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大师级设计师,在创立Fisker?Automotive(2007年成立)之前,已经在宝马、福特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宝马Z8、阿斯顿·马丁DB9等都是他的作品,之后,亨瑞克还参与了特斯拉Model?S的前期设计。

2008年的时候,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Motors)起诉菲斯克汽车公司(Fisker?Automotive),窃取了特斯拉的技术,并利用它开发了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Fisker?Karma,特斯拉诉讼声称Fisker?Coachbuild(菲斯克车身制造公司)为Model?S所做的设计工作是不合格的,Fisker?Coachbuild将最好的想法用到了自己的Karma车型上。然而这场诉讼最终以特斯拉支付Fisker超过110万美元律师费而结束。

2011年?Fisker?Karma车型在美国正式上市,凭借出众的外形、绿色环保车的概念以及名人效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贾斯汀·比伯都是Karma车主),Karma车型大受追捧,可谓风光无限。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渊源,曾经的Fisker?Automotive一直被认为是特斯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只可惜在烧掉14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和后,Fisker?Automotive在2014年被破产拍卖,亨瑞克·菲斯克只保留了Fisker的品牌名称。可见,在当年申请破产的时候,Henrik?Fisker就已经做好要卷土重来的准备。

Fisker?Ocean能否一战?

只是与如今如日中天的特斯拉相比,Fisker还能与之相比吗?

在新公司Fisker?Inc.刚成立的时候,Henrik?Fisker是希望再次进军豪华电动轿车市场的。在2018年的CES展上,Fisker发布了全新豪华电动轿车Emotion,并称新车续航里程超过400英里(约644公里),可达到有条件的L4级自动驾驶水平,于2019年在北美生产并在发售,同时还推出了自研的固态电池技术,预计将在2023年大规模量产。

现在看来,这些应该都被推迟了。Fisker最终将公司的开发方向转向了这款由锂离子电池驱动、只提供订阅服务的SUV——Fisker?Ocean。资料显示,Fisker?Ocean搭载80kWh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00英里(约482公里),可在2.9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提供四驱系统可供选择。

据悉,目前Fisker公司正在与大众进行谈判,希望能与大众达成协议,让其使用大众的MEB电动汽车平台打造其SUV,以加快该款车的上市速度,并节省开发成本。Fisker?Inc.表示,使用MEB平台可以让Ocean进入市场的时间缩短一半,成本也更低。该公司还表示,其生产策略可能包括在欧洲建造一座工厂。

实际上,Fisker?Inc.在2020年CES展上展示的SUV原型就是基于大众的MEB平台打造的。大众的MEB平台,可以按比例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车辆的模块化生产。大众即将推出的ID品牌电动汽车也是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该平台还将为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Seat和斯柯达等品牌所用。

大众也表示,它出售MEB的接入权,这一想法已经吸引了福特,后者打算制造一款以大众MEB为基础的商用车。而据投资者披露,其实早在2017年Fisker?Inc.就已经跟大众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并于2018年12月签署了一份更详细的合作协议。文件称,预计2020年7月将签署一项“基石协议”,进而来确定成本、产能和时间表,今年下半年预计会签署供应和制造协议。如果这些协议达成,Fisker预计会在2021年底生产50至100辆试产汽车,同时Fisker也一直在告诉投资者,它希望在MEB平台上再制造两款车。

也许是因为知道Fisker曾经取得过耀眼的成绩,风头甚至盖过了特斯拉,但最终却落得一个破产的结果,实在让人有些唏嘘。所以当再次看到它要推出新车时,就会不自觉地关注,也会有些期许,希望看看它到底还有没有机会与特斯拉一战。现在看来,Fisker已经蓄力待发了,你们觉得Fisker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吗?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充电1分钟续航800km是怎么做到的?

正式踏入车市下半场的本周,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似乎齐齐遭遇“水逆”。

先不说国内的赛麟、博郡的造车“闹剧”愈演愈恶劣,远在大洋彼岸的Karma,本周也被媒体“大揭老底”。

美国一个名为Jalonik的汽车博客网站,最近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根据作者掌握的内部资料,Karma正在低调裁撤大量员工,而其现有的原型车多为骗人骗投资的项目。

成立于2007年的Karma?Automotive,前身是菲斯克汽车(Fisker?Automotive),其最著名的车型是曾叫板特斯拉Model?S的Fisker?Karma。2014年,公司破产后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

根据该篇报道指出,万向去年已将4亿美金的投资缩减为1亿,并希望彻底撤资;加上今年年初疫情的冲击,Karma的高层已经在准备破产保护。

不过,根据Jalonik在6月28日对此文的更新中表示,有信源告诉作者,万向似乎已经被说服了将继续投资Karma,以避免其考虑申请破产保护。

事实上,作为国内第六家拿到“双资质”的新造车企业,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本应有着很高的起跑点。

然而,距离2016年底“万向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之后,万向的新能源汽车一直处于难产之中。

2018年11月,因为始终没有一款电动车产品推出市场的万向集团,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被暂停。

而根据经济观察网早前报道,涉及万向新能源乘用车工厂的万向创新聚能城进度也非常缓慢。而且有关电池项目投产以及整车项目何时开工的具体节点,万向集团方面仍未有一个具体回复。

同时,在万向集团仍面临盈利困难的今天,亟需持续大投入的造车事业能否继续坚持,前景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1、Karma究竟活得咋样?

根据Jalonik的爆料,Karma公司不仅在5月裁掉了全部200名员工的一半,而且其最近大肆宣传的E-Flex?platform可调节底盘,只是一个“**道具”,Karma拿来展示的的底盘其实就是量产版Revero?GT车型的底盘,而且焊接工艺劣质。

该篇文章还指出,尽管Karma于早前发布的纯电动Revero?GTE原型车确实存在,但据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分发给媒体的有关规格都是捏造的,没有经过任何测试。

文章列出一连串“事实”的背后,无疑就是在指责Karma在骗取中国投资者的钱,而且其背后万向集团,早前也希望能够全面撤资。

功夫汽车在Karma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个其引以为傲的E-Flex平台,在宣传上就足够“引人入胜”。而Revero?GTE也与明年秋季同步在中国和欧洲市场上市销售。

Karma看见此消息后自然坐不住,但其CEO周亮并没有选择“正面杠”,而是了一份内部邮件(随后被员工爆出)。周亮在信中甚至向Jalonik发出了前来参观工厂邀请,以证其“清白”。

Jalonik当然欣然接受,但鉴于目前美国加州的疫情,这个“瓜”似乎还能吃一段时间。

不过,Karma作为一家2017年才开始上市销售的豪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其首款车型Revero的市场表现则让人不敢恭维。

公开资料显示,据早前EPA(美国环境保护署)对Revero作出的一份评测显示,作为一辆插电式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在续航里程以及燃油经济性上皆不尽如人意。

EPA测算,Revero的实际续航里程仅有240英里(约482公里),与其声称的300英里相距甚远,而且由于Revero使用的是相对于昂贵的汽油,加上其油箱容积仅有10加仑(约45L),所以Revero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为消费者带来燃油费上的节省,相反在5年的使用期内会给他们带来额外500美元的燃油花费。

有关Karma的销量数据,官方似乎从未对外进行过披露。不过功夫汽车在外媒的报道中看到,根据联邦的数据,在2018年Karma仅售出231辆汽车。

同时,据Karma方面介绍,其位于美国加州的工厂虽然年产能仅为1000辆,但就目前车型的市场需求来看,Karma仍希望通过一项名为“4+1”的商业,将过剩的产能、产品开发以及车辆集成专业知识出售给其他汽车制造商。

换言之,Karma目前的运营情况仍比较困难,能否得到万向的继续支持,无疑是其未来存活的关键。

2、万向也自身难保

相信国内近期接连倒下的几家造车新势力已不断对万向发出了警示,但在资金方面,万向的情况似乎依然捉襟见肘。

2019年,万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万向钱潮发布的年报显示,其营收不仅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下滑,其归股净利润也同比下滑了25.82%,为5.36亿元。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的冲击下,万向钱潮的净利润下跌幅度进一步拉大至58.59%。作为对比,同期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91%。

为此,后续能否有充足的资金“支援”Karma,我们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同时,根据Karma?CEO周亮早前接受新浪科技访时表示,虽然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万向,但其取的这种开放战略,到了样车阶段就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资金需求会比特斯拉小得多。

在去年广州车展中,KARMA?REVERO?GT/GTS正式公布预售价,预售价区间为178万元-218万元。根据周亮的,2021年公司将会通过全球组装的方式,使全球销量达到3000台。

然而,这一说法显然与万向早前的表述有所“出入”。因为万向在其倾力打造的“万向创新聚能城”中,其投资27.45亿元的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本应是留给增程版的Karma?Revero和Atlantic的。

如此看来,Karma的体量根本无法支撑起万向原来规划的产能。这样一来,会否迫使万向再打造另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不过这一可能性在如今的市场环境看来,成功施行的几率已非常低。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Karma在华的全资公司——凯莱(中国)洁能智动车有限公司更换了法人。鲁冠球之子鲁伟鼎退出,由徐安良接替。

资料显示,徐安良曾任深圳市发改委主任、市秘书长、市等职。去年6月,徐安良被聘任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

这是否意味着万向造车方向的变化?目前只能留待时间给予我们答案了。

3、功夫拍案

目前看来,万向这个“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的造车进度仍然是一个谜。尤其在其创始人鲁冠球逝世之后,加上市场环境突变,万向造车所面临到的困难似乎加剧了许多。

与此同时,拿Karma这样一个小众品牌前来国产,其市场前景似乎也比较黯淡。或许,万向此时正在试图调整造车的方向,但已错失了先机之后,市场和消费者留给万向的时间,已然不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万向集团旗下这家子公司刚刚在电池领域取得的突破,将让其电池技术变成明日黄花。

位于美国加州的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近日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显示,其固态电池技术将实现2.5倍于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长达500英里(805公里),且充满电仅需1分钟!

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S如果使用充电速度最快的超级充电桩,充满电目前也需要1个小时15分钟,续航为300英里(483公里)。

菲斯科称,其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3年左右实现量产。固态电池也被视为电池技术的未来,其工作原理与传统锂电池相同,二者核心差异在于,在电解质方面,固态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

菲斯科电池系统副总裁Fabio Albano称,他们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固态材料和生产技术迎来一个新时代”。他提到,菲斯科正在解决固态电池在商业化运用道路上所遭遇的障碍,包括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如果打造低成本以及大规模生产工艺等。

在专利文件中,菲斯科提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固态电池用了三维电极,这种电极表面积是普通固态电池薄膜电极的25倍,具有较高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从而实现快速充电和低温操作。

事实上,固态电池并非全新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实验室中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生产成本、充电周期耐久性等问题,这种产品尚未应用。

除菲斯科以外,其他公司和科研机构也在这一研发领域投入了相当大的关注。比如,日本NEDO(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研发,并在2030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包括固态金属锂、固态锂硫和固态锂空气电池等。

今年7月,日本丰田在固态电池专利上取得新进展,并宣布要在2022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全新电动汽车。德国大众也曾表示,已经在下一代电动车电池,为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量产。

来,新能源汽车的健康与规模化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安全、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的支撑力度。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将受国家政策、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驱动,这就要求新的锂离子电池的技术攻关和突破,以实现颠覆性的革新。

对动力电池企业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汽车生态圈认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攻坚战”已经打响,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将洗牌。

未来企业要进入竞争力梯队,需要重点做好两点:一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居安思危”,由粗放规模化发展向“技术和规模化”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加速全固态锂电池或新锂离子电池技术储备;二是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既要加强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同时要把关质检,规避“高田气囊”在动力电池行业上演。